【解答】指数运算与幂运算的对应:同底幂相乘<==>指数相加
同底幂相除<==>指数相减异底同指数幂相乘<==>指数不变,底相乘异底同指数幂相除<==>指数不变,底相除幂之幂<==>指数相乘幂开方<==>指数相除
答案:A
【解答】
换元时注意倒数形式,化标准方程移项时,把默认和加号看作正号,减号看作负号,然后取反。
答案:D
【解答】
注意函数的连续性,例如y=6/x,在x<0和x>0两个区间,函数都是随x的增大而减少的,但是由于x=0是断点,并且断点前后是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的跳跃,所以不能认为是随x的增大而减少。
答案:B
【解答】数据一般有两种重要的属性:偏离程度——数据点对标准值(平均值)的偏离程度,趋势——数据总体的走向(增大、不变、减少、最大最小等)。由图得两种车的流量并不稳定,(A)错;小车的流量线都在公车的上方,(B)对;小车流量最小时,公车非最小,(C)错;小车流量曲线是折线,公车是弧线,不同,(D)错。
答案:B
【解答】四边形中一对边平行,另一对边相等,不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,更不用说矩形了。但是如果有一个内角是90°,那么这个角的同旁内角也是90°,由于平行线的距离垂线最短,而且AB=CD,所以另外一条边也是垂线,故就成了矩形。互补角相等是这两个角90°的充要条件。∠A和∠B是互补角,∠C和∠D也是互补角。
答案:C。
注意:梯形是按逆时针从左下角开始编号,原题目可能是等腰梯形。【解答】如下图,容易得到答案:D。如果这里题目有错,是等腰梯形的话,如下图,答案:C。
思路:
因式分解的尝试步骤:提取公因式,x²+(p+q)x+pq模式、abx²+(aq+bp)x+pq模式、平方差公式,完全平方公式,奇数幂之和或差(例如:x³+1、x³-1)。【解答】
n²-9=(n-3)(n+3).
思路:先根据分式的分母、开方的底数等确定定义域,再化去分母或根号。
【解答】由式可只定义域是x≠1,
答案是:2(x≠1)
【解答】x=4+14=18.
【解答】x≠23.
【解答】6²-4*a*1<0,即a>9。
【解答】概率是可能性的占比,结果=4/10=2/5。
【解答】正多半形都可以圆内接的,因此中心角个数与边数相等,
所以360÷20=18.
【解答】左侧上升,那么a<0,顶点在y正半轴,b=0,c>0,所以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:y=-x²+1。
思路:向量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。【解答】∵ DE//BC∴ AD:AB = AE : AC=AD:(AD+2AD)=1:3
∴ AD = ⅓AB,AE=⅓AC∵ 向量AD + 向量DE = 向量AE (平行四边形法则)
∴ 向量DE = 向量AE - 向量AD = ⅓(向量AC - 向量AB)
= ⅓(向量b - 向量a)
思路:百分比与样品数的换算,样品数和总数变换。
【解答】可回收垃圾的百分比=100%-29%-50%-1%=20%,
即样品的20%是60吨,所以样品数量=60 ÷ 20% = 300(吨)
样品干垃圾数量= 300 × 50% = 150(吨)
实际垃圾数量=150 × 10 = 1500 (吨)
思路:α是∠A的一半,由于∠C已知,所以可以用α表达式表示∠A和∠B,旋转过程,某点离圆心的距离不变,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质可求。
【解答】作图如下,
∵ AB=AD
∴ ∠B = ∠ADB∵ ∠ADB = ∠CAD + ∠C
∴ α + 35 = 180 -2α - 35
∴ α = 110/3°.
思路:题目有点复杂,按题目把图作出来。如下图,连接BE(两个圆心的距离),圆心距不小于相减,不大于相加就是取值范围(另外要不超过CA)。
【解答】AC = √(49-9)=2√10
½AC<r≤AC,√10<r≤2√10,(2r)²+9 ≤ (7 + r)²,圆心距不可以超过半径之和,-2≤r≤20/3
范围:√10<r≤2√10。
题目可能有笔误,E点在CD延长线上,则多一条不等式:
(7-r)²≤(2r)²+9解得:r≤-20/3 或 r≥2范围:
2≤r≤2√10。
代数式运算要点:非0数的0次方等于1; 30°、45°和60°的正余弦值(用相关的直角三角形记忆);整数开方——把平方数的因数开方后写在根号左边,剩下的因数在根号里面;分母中如果是单个根式,分子分母同时乘这个根式;分母中如果是两个根式或一个根式与整数的和或差,用平方差公式去除分母中的根式(例如:1/(√2 - 1),分子分母同乘√2 + 1,得结果为√2 + 1);绝对值是非负数;指数为负整数,它的值是该指数取绝对值后幂取倒数;根号左侧是否有数字。
【解答】原式=2 + √5 - 2 - 9 + 3 - √5 = -6。
不等式组运算要点:不等式组在逻辑上实际是“并且”的关系,每条不等式的解都是一个数的范围,不等式组就是这些数范围的公共部分。【解答】由3x > x + 6 得 x > 3;由½x < -x +5 得 x < 10/3;
∴ 3<x<10/3。第二个不等式可能有笔误,5字可能是2,左边是-½x,即-½x<-x+2,因此答案:
3<x<4。
(1)思路:○O的一条弦已知,这条弦与直径的夹角也已知,这个圆是确定的,构造有半径的直角三角形,就可以求出半径。
【解答】通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交AB于D点,如下图,
∵ AB是○O的弦,OD⊥AB,
∴ AD=DB,∴ DB=4,
DB/OB=cos∠ABC=4/5,
∴ ○O的半径OB=4/(4/5)=5。
(2)思路:正切是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直角边和邻直角边之比,构造出直角三角形,问题不难解决。
【解答】过C点作AB的垂线,垂足是E,如下图,BE=BCcos∠ABC=6,AE=8-6=2∵ CE²+BE² = BC²∴ CE² = BC² - BE² = (15/2)² - 6²=81/4,∴ CE = 9/2,
∴ tan∠BAC=CE/AE=9/4。
思路:主要是油卡的打折与油的减价优惠叠加问题。
【解答】(1)1000×0.9=900(元),实际用900元;
(2)y = (x - 0.30) × 0.9 = 0.9x - 0.27
(3)x - (0.9x - 0.27) = 0.1x + 0.27 = 0.73 + 0.27 = 1(元)
比原价便宜了1元。
(1)思路:由条件(∠FAC=∠ADE,AC=AD)和求证(DE=AF)满足了三角形ACF与三角形DAE全等的条件,根据这个透视的信息就会找到证明的方向。根据AD//BC的条件,不难证明。
【证明】∵ AD//BC,
∴ ∠DAE=∠ACF∵ 在△ACF与△DAE中:
∠DAE=∠ACFAC=DA∠FAC=∠ADE∴ △ACF≌△DAE (ASA)∴ DE=AF。
(2)思路:由(1)得到AF=DE,把它代替AF²中的一个AF,这样求证的转化为:AF·DE=BF·CE,变成比例式:AF:BF=CE:DE,三角形AFB与三角形CED相似是它的充分条件。由于两个三角形已经有一对角相等,只要找出另外一对相等的角,问题就解决了。【证明】∵ AD//BC,∴ ∠DAE=∠ACF,
∵ ∠FAC=∠ADE,∴ ∠DAE + ∠ADE = ∠ACF + ∠FAC,∴ ∠AFB = ∠CED,∵ ∠ABC = ∠CDE,∴ △ABF∽△CDE,
∴ AF:BF=CE:DE,∴ AF·DE=BF·CE,∵ DE=AF,
∴ AF²=BF·CE。
(1)思路:与x轴相交,即y=0,与y轴相交即x=0。
【解答】y=0,由3/4x+6=0求得x=-8,即A点坐标(-8,0);
x=0,y=6, 即B点坐标(0,6)。(2)思路:经过B点, c可求,然后把函数转化为y=a(x+p)²+q的形式,这样它的顶点就是(-p,q),顶点在AB上,当然符合q=-3/4p+6。
【解答】经过B点,所以c=6,函数转化为:
∵ y=a(x+b/2a)²-a(b/2a)²+6∴ 函数的顶点(C点)坐标是(-b/2a, -b²/4a+6),
∵ 顶点在AB上,
∴ -b/2a · 3/4 + 6 = -b²/4a+6∴ b = 3/2(3)思路:设平移x,y轴移动分量为(k, v),列出PD点的坐标,更加新的附加条件判断k,v和a值。【解答】C点坐标(-3/4a,-9/16a + 6), B点坐标(0,6),设平移x,y轴移动分量分别为k, v,那么P点坐标(-3/4a + k, -9/16a + 6 +v) , D点坐(k, 6+v)。∵ CD//x轴∴ -9/16a + 6 = 6 +v,
∴ v=-9/16a, ①
∵ P在x轴上,
∴ -9/16a + 6 +v = 0 ②
把①代入②得
-9/8a + 6 = 0,
∴ a = 3/16,∴ v = -3所以N的解析式是
y = 3/16·(x + 4 - k)²,
∵ 经过B点
∴ 6 = 3/16·(4-k)²∴ 4 - k = ±4√2即解析式:
y =3/16·(x ± 4√2)²。
(1)思路:由OG=DG可以GE//DC,只要知道另一组对边也平行就行,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可证。
【证明】∵ F是OB的中点,
∴ OF = FB,
∵ OG = DG
∴ FG//BD
∴ GE//DC
∵ AC=AB
∴ ∠C=∠FBD
∵ OB=OD
∴ ∠FBD=∠GDB
∴ ∠C=∠GDB
∴ GD//EC
∴ 四边形CEGD是平行四边形。
(2)思路:由于OB=OE,在直角三角形OAE中已知OA,要求斜边,如果知道另外一条直角边AE就解决了。可是,AE不知道,无法求。如果这个坎过不起,就是因为数学思想停留在小学的算术水平。初中一定要抛弃算术数学思维,建立代数思维。代数思维到这里时,一定会想,能否用OE的代数式(不可以用同一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)来表示AE呢?条件∠OFE=∠DOE在图中没有反映出来(∠DOE小了一点),也就是说,这个图是误导的,正确的如下图,在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直角三角形EAO与直角三角形FAE相似,因此代数式的问题可是解决,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也容易得到的。这个问题说明,几何需要想象力,眼见不为实。
【解答】如上图,
∵ AC=AB 和 ∠BAC=90°,
∴ ∠ABC=45°,CA⊥AB,
∵ OB=OD,
∴ ∠DOB=90°,即DO⊥AB,
∴ DO//CA,
∴ ∠AEO=∠DOE,
∵ ∠OFE=∠DOE,
∴ ∠AEO=∠AFE,
∴ Rt△EAO∽Rt△FAE,
∴ AF/AE=AE/AO,即AE²=AF·AO=(½OB+AO)·AO,
∵ AE²+AO²=OE²,OE=OB,
∴ (½OB+AO)·AO+AO²=OB²,
∵ AO=4,
∴ OB²-2·OB-32=0,
∴ OB=1+√33。
(3)思路:由于等腰△ABC的底边BC长度可以变化,所以整个框架是不稳的,即G点是可以变化的。但是附加了一个条件BG=BO=固定值,就等于限制了BC的长度,整个框架就成了稳固的框架,也就是说OG/OD是一个固定值。由于OD是○O的半径,所以OD=OB,这样问题转化为求等腰三角形的底与腰之比。很自然我们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,即作底边OG的中线,即是底边的高,如下图。
容易得到∠BOD=∠A,由前面的分析已知知道三角形ABC已经固定,所以这个角是一个定值,但并不知道,所以要从角度计算OG的值是行不通的,也就是说用算术的方法不能计算出OG值。 不错,要用代数方法。在几何中使用代数方法的要诀——把某个已知固定的量设为1,把要求的未知量设为一个代数或代数的倍数,寻找两个不相似的可计算图形生成方程(一般是角、边和面积相等),解方程得结果。
在等腰三角形OBG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两个图形,由题知道OG是三角AFE的中位线,因此把问题转化为在三角形AFE中求AE,三角形AFE的高可以把它分为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,如下图。
非常遗憾的是EF不知道,因此三角形AEF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图形。到这里难以下走了,题目中提供了E是○O上的一点,还没有用到,自然地想到连接OE,构造出三角形AOE,过O作AE的垂线,如下图。
不难证明Rt△AON与Rt△OBM相似,相似比是½,问题解决。
【解答】如上图,连接B与OG的中点M,
∵ BO=BG,
∴ BM⊥OG。
连接OE,过O作AE的垂线,垂足是N,
∵ AB=AC,OB=OD,
∴ ∠C=∠CBA,∠ODB=∠CBA,
∴ ∠C=∠ODB,
∴ OD//AC。
∴ ∠A=∠MOB,
∴ Rt△AON∽Rt△OBM,
∴ AN/OM=AO/OB=½。
∵ AO=OF,
∴ AE=2·OG。
令OA=1,设OG=4y,
在Rt△AON和Rt△EON中共用直角边ON,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:
1²-y²=2²-(8y-y)²,
48y²=3,
(4y)²=1,
∴ OG=1,
∴ OG/OD=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