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理数的来历:人类最初认识的是自然数,为了解决小的数减大的数(例如1-2)不能用自然数来表示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;又为了解决除法的问题(例如1÷2没有办法表示),又引入了分数,这样分数与自然数及它的相反数相对。为了表述上的方便,把自然数与它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;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苏斯(Hippasus,公元前5世纪)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不可公度——度,即度量,不可公度就是没有共同的量度单位(无论单位有多小,都不可以同时以整数量完)。这些量在数上的反映,后来就成了无理数。这样无理数与整数和分数相对,为了表述的方便,同样的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。相反数的知识:最初为了解决不能用自然数表示全部减法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。相反数是相互的,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,相反数适用于实数集。答案:B
轴对称图形与图形轴对称:轴对称图形来源于图形轴对称,但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。图形轴对称是一对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。研究图形轴对称的过程中,发现某些图形可以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把它切为两个图形,这两个图形轴对称,我们就把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的本身特性,图形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相似方式。图形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:一个图形,以图形的边上或外面的一点为转轴转动,就是图形旋转;我们发现某些图形以图形内部的一点为转轴,转动一个角度后能够完全与自己重叠,这样我们把这类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。
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: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产生重叠的最小转角,如果这个角至少有一个整数倍是平角(180°),那么这个旋转对称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:首先用我们的本能定位图形的中心(人类的大脑有超强的图像计算能力,这个能让计算机崩溃的问题,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),然后经过这个中心点和图形中的某些关键点(一般是图形的顶点)能否把图形分为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,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条直线,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;以这个中心点转动图形180°,看看能否重叠来判断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。答案:D
知识要点:科学记数法是等值把小数点移到第一个非0数之后,指数的绝对值是移动位数,向左为正,向右为负。答案:B
知识要点:对于排好序的样本,当样本数为奇数时,中位数是中间的数,当是偶数时,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。思路分析:这里是5个排好序的量,中位数是第三个。答案:C
知识要点:直线平移后与原直线平行,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。思路分析:要使四边形ECDF为菱形,那么FD=DC=4,所以AF=2。答案:B
知识要点:指数运算与幂运算的对应:同底幂相乘<==>指数相加
同底幂相除<==>指数相减异底同指数幂相乘<==>指数不变,底相乘异底同指数幂相除<==>指数不变,底相除幂之幂<==>指数相乘幂开方<==>指数相除答案:D
知识要点:平行线同位角相等,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对角的和。思路分析:由于∠ABD知道,只要知道一个对外角——∠A的补角,就可以计算∠ACB的度数,由平行线的性质不难得出。答案:A
知识要点:列方程的要点——把未知数和已知数同样对待,找等量关系。思路分析:小货车每辆运x吨,大货车多5吨,就x+5,总重量与单位运力比值是要的车辆数,由题不能得出答案。答案:C (如果是大货车每辆运x吨,答案是B)
知识要点:建立函数解析式,并通过函数解析式求某自变量值的函数值。思路分析:由题不难得出函数解析式y=(1.025-cosα)x,把x=1000,α=30代入函数,就可以得到函数值。本问题比较简单,不这样想也能得到答案,不过对于复杂问题,按这步骤做是非常重要的。答案:B
知识要点:这是物理运动学问题,需要掌握的技能——通过运动图像可以推导出运动函数解析式,反之亦然。思路分析:P点从A的出发,所以AB=15,剩下的问题是求BC的长,由于知道速度,只要知道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。但是只知道总时间,所以需要求A到B的时间,问题可以解决。答案:C
知识要点:概率是一个极限,也就是一个随机样本的样本数趋向无穷大时,某种情况出现的几率。数学家们发现概率等于随机本体中随机对象的占比。思路分析:《红星照耀中国》这个对象在本体(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、《红岩》、《长征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)中占比是1/4,所以概率是1/4。
答案:1/4
知识要点:因式分解尝试优先顺序——提取公因式,x²+(p+q)x+pq模式分解,abx²+(aq+bp)x+pq模式分解,平方差公式,完全平方公式,奇数幂之和或差(例如:x³+1、x³-1)。
思路分析:求整数的值,往往不是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每个代数的值,然后代进去计算,而是使用类似于换元的方法的等值变换——整式运算、因式分解等,从而使代数式只含已知值的代数式。本题显然要使用因式分解。答案:42
知识要点:初中需要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——等弧或弦对应(优劣相同)圆周角相等和圆心角相等;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;圆切角与对应的圆周角相等;等弦到圆心的距离相等;经过切点与圆心的直线垂直于该切线,反过来,经过圆上一点与直径垂直的的直线与圆相切。
思路分析:由于∠BAD是∠BAC的半角,因此只要知道∠BAC就行。由∠BAC所对的弧加上AC弧是一个半圆弧得解。或由于AB是直径,所以∠ACB是直角,则∠BAC=90°-∠ABC,由于∠ABC与∠ADC同弧得解。答案:35°
知识要点:初中需要记住的三个锐角三角函数(正余弦、正切):30°、45°、60°,以及掌握由角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推导15°和22.5°的锐角三角函数。
思路分析:由于C点在函数曲线上,只要知道它的坐标,就可以求出k的值。不难得出OC的倾角是30°,那么只要知道OC的长,就可以求出C点的坐标。由AB的值和锐角三角函数是可以达到的。【解答】(为了减少出错的几率,计算过程不要代入数值)∵ OB=AB/sin30°,OC=OB/cos30°,∴ OC=AB/(sin30° · cos30°),∵ OC的倾角=90°-2×30°=30°,
∴ C点x坐标=OCcos30°=AB/sin30°,y坐标=OCsin30°=AB/cos30°,∴ AB/cos30°=k/(AB/sin30°),∴ k=AB/cos30° × AB/sin30°=4√3。答案:4√3
知识要点: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,对称图形中的任何对应几何元素都相等。思路分析:由于△ADG和△DCG共高,由条件可知S△ADG/S△DCG=3,因此只要求出S△AEG/S△DCG的值就可以得到结果。由于是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,而且∠E=∠C,所以△AEG∽△DCG。我们知道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,所以只要能够求出一对对应边的比就行。显然CG是确定可求的,它的对应边是EG,问题转化为求EG的长度。到此为止,条件:AB=AC,△ABD与AED对称这些条件还没用上,要求EG务必要用它们。等腰三角形是三线合一的,因此,作BC上的高AH,翻折后H点必然落在DG上的H'点(因为GE<DG),如下图。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GH'的长度,因此可得GE长度。【解答】作BC上的高AH,翻折后H点必然落在DG上的H'(因为GE<DG),如上图。
∵ AB=AC,
∴ BH=HC。∵ GE<DG,∴ 翻折后H点必然落在DG上的H'点,即EH'=BH。令AB=AC=5,∵ tan∠B=3/4,∴ BH=4,AH=3。∴ AH'=3,AC=5,EH'=4。
∵ AG:GC=3:1,
∴ AG=15/4,GC=5/4。在Rt△AGH'中,
∵ H'G²=AG²-AH'²=(15/4)²-3²=(9/4)²,
∴ H'G=9/4,∴ EG=4-9/4=7/4。
在△AEG和△DCG中,∠DGC=∠AGE,∠C=∠E
∴ △AEG∽△DCG,
相似比k=EG/CG=7/5,
∴ S△AGE/S△ADG=S△DCG/S△ADG · S△AGE/S△DCG=1/3 · (7/5)²=49/75。答案:49/75
代数式运算要点:开平方或开立方时,先把底数分解为2个因数的积,第一个是平方数或立方数,第二个是商,第一个因数开方后写在根号左边,第二个留在根号内,如果底数是一个平方数或立方数就没有根号部分。需要记住的锐角三角函数(sin,cos,tan)的角度是30°、45°和60°。不用死记硬背,30°和60°是一块三角板(三边分别是1,√3,2),45°又是另外一个三角板(三边分别是1,1,√2)。非0数的0次方都是1。【解答】原式=1+2-3+√2=√2。
分式运算要点:很多情况要先用因式分解后,通过约分简化分式,然后通分合并,把除以分式的运算变为乘以该分式的倒数,最后约分。【解答】原式=(x/x-1)÷[(x-1)(x+1)/(x-1)²] =(x/x-1)×(x-1)/(x+1) =x/(x+1) =3/4。
知识要点:饼图中是百分比,柱状图是数量,只要知道某一项的饼图中的百分比和条形图中的数量,就可以求总样本数;知道总样本数后,只要知道两个图中的一项,就可以求另外一个图的相应的项。加权统计方法的运用。
思路分析:①饼图和条形图中的健身的数值都已知,所有总样本数可求;②要补充条形图,就要知道“娱乐”的人数,由于其他人数都已知,所以它也可求;③总数乘样本比例可以估算;④把相应的数乘权重后相加。【解答】①a=40÷40%=100。
②娱乐人数=100-17-13-40=30人,补充条形图如下:
③100000×40%=40000(人)。(如果是娱乐设施,答案是30000人)
④权值=1:1:1:1,那么满意度之和甲=7+7+9+8=31,
乙=8+8+7+9=32,
乙满意度较高。
若权值=1:1:2:1,那么满意度之和,
甲=7+7+9×2+8=40,
乙=8+8+7×2+9=39,甲满意度较高。
(1)思路分析:把A和B的单价设为未知数,然后寻找等量关系,第一个等量关系——B单价比A单价高25元,第二个等量关系——2个B和1个A共200元。方程数与未知数的个数一样,方程组可解。【解答】设A,B玩具的单价分别是x,y元,那么
y=x+25 ①
2y+x=200 ②
把①代入②得
2(x+25)+x=200,
x=50,
y=50+25=75.
答:设A,B玩具的单价分别是50,75元/个。
(2)思路分析:设A玩具数量是x,那么B玩具的数量是y,然后寻找等量关系,第一个等量关系——B数量是A的2倍,第二个数量关系——总额不超过60000元。列式组可解。【解答】设A,B玩具的数量分别是x,y个,那么y=2x ①
75y+50x ≤60000 ③把①代入②得
200x ≤ 60000,x ≤ 300即A玩具不超过300个。(如果不超过20000元,那么答案是不超过100个。)
(1)思路分析:OA是半径,作AC⊥OA于A点即可。作图完成后如下图。
要证明DB是○O的切线,因为OD是圆的半径,所以只要证明BD⊥OC即可。考察△OAC和△ODB,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就行。它们共用∠BOC,有一对边相等OA=OD,只要证明OC=OB就行了,由条件不难证明。
【(1)证明】∵ AC是○O的切线,
∴ CA⊥OB,∴ OC²=OA²+AC²=3²+4²=5²,∴ OC=5。OB=3+2=5,
∵ 在△OAC和△ODB中,
OA=OD,
∠AOC=∠DOB,OC=OB=5,∴ △OAC≌△ODB,∴ ∠OAC=∠ODB=90°,∴ DB为○O的切线。
(2)思路分析:容易证明△ABE∽△DBO,计算不难。【解答】∵ 在△ABE和△DBO中,∠BAE=∠BDO=90°,
∠ABE=∠DBO,
∴ △ABE∽△DBO,∴ AE/DO=AB/DB,∴ AE=DO·AB/DB,∵ DB²=OB²-OD²=5²-3²=4²,∴ DB=4,
∴ AE=3·2/4=3/2。
(1)思路分析:已知抛物线顶点和两个对称的点,用顶点式不难算出解析式。
【解答】∵ 抛物线顶点是(0,4),
∴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=ax²+4,
∵ D点的坐标是(2,3),∴ 3=4a+4,a=-¼。
即解析式为:
y=-¼x²+4 (-2≤x≤2)。(2)思路分析:y=3.75的两个对称点长减两倍边长求得。【解答】解方程3.75=-¼x²+4,得正数解x=1,∴ GM=2-2×0.75=0.5(米)。(3)思路分析:可以把阳光看做同斜率的直线,只要确定与抛物线的切点坐标就可以确定直线的解析式,从而确定阴影的长度。
【解答】设阳光直线的解析式为y=-¾x+b,把它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方程:
-¾x+b=-¼x²+4,∴ b=-¼x²+¾x+4,
∴ 当x=3/2时b最大,b=4+9/16=73/16,∴ 阳光的解析式是y=-¾x+73/16。当y=0时,x=73/12BK=2+73/12=97/12。
(1)思路分析:①斜边相等,由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得证。②连接EC,如下图,那么BE·FC是△BEC的面积的2倍,不难证明剩下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是矩形的一半,得解。
【(1)①证明】∵ 在△ABE和△FCB中,EB=BC,
∠AEB=FBC,(平行线内错角相等)
∠EAB=∠BFC=90°,
∴ △ABE≌△FCB
【(1)②解答】连接EC,如下图,
∵ S△EBC=½BC·DC=½S矩形ABCD,
∵ S△EBC=½BE·CF,
∴ BE·CF=S矩形ABCD=20。
(2)思路分析:我们不难发现,Rt△AEF∽Rt△CBE,由于EF和BC不是对应边,所以它们的乘积等于它们对应边的乘积,即EC·AE,由条件可以算出。
【(2)解答】∵ 在Rt△AEF和Rt△CBE中,
∠FAE=∠EBC,
∴ Rt△AEF∽Rt△CBE,∴ EF/CE=AE/BC,
∴ EF·BC=AE·CE,
连接AC,如下图,
AE·CE=2S△AEC=S菱形ABCD+2S△BEC,∵ cos∠CBE=cos∠DAB=⅓,
∴ S△BEC=⅓S△ABC=1/6S菱形ABCD∴ AE·CE=4/3S菱形ABCD=32。
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: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,如下图,把直角三角形分为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,这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也和原三角形相似,即Rt△ABC∽Rt△ACD∽Rt△CBD。古希腊欧几里得在他的《几何原本》中利用这个性质,证明了勾股定理(在外国一般叫毕达哥拉斯定理),他的证明步骤简述如下:∵ Rt△ABC∽Rt△ACD∴ AB/AC=AC/AD,∴ AC²=AB·AD;∵ Rt△ABC∽Rt△CBD,∴ AB/CB=CB/DB,∴ CB²=AB·DB;∴ AC²+CB²=AB·AD+AB·DB=AB·(AD+DB)=AB²,即勾股定理a²+b²=c²。从上面的证明可以看到,欧几里得只用到两对相似三角形,还有一对相似三角形没用到。那么剩下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可以推导出什么有用的定理呢?∵ Rt△ACD∽Rt△CBD∴ AD/DC=DC/DB,∴ DC²=AD·DB。这就是映射定理: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它所分开的两段斜边的比例中项。(3)G在AD上思路分析:第一种情况,假设G在AD上,把图作出来,连接FG,如下图。
已知EG·EF的值,即2S△EGF的值,和△EGF是直角三角形,E点固定。G和F在已知的直线上,原则上可以设AG和BF两个未知数,通过计算EG和EF的斜率(积等于-1)和长度(积为定值),但是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,E,G,F三点的坐标都比较复杂,如下图(A为原点,AB所在的射线为x正轴)。可以预见,用解析法将要产生非常复杂的代数运算式,即是说解析法行不通。在解析法中,我们貌似用到了所有的已知条件,还有没有什么几何关系元素没用上的呢?细想一下,我们只使用CE=2来计算E的坐标,由于CD=6,所以CE=2也反映了一个比例,这个已知条件我们还没用上。因此我们把视野扩充到平行四边形之外,延长AD和FE交于M点,如下图。
不难得到△MDE∽△FCE,因此得到S△MDE=7√3,作MG上的高EH,如下图,不难求出EH=2√3和DH=2,从而得到MG=7。由映射定理可计算出AG的长度。【(3)G点在AD上解答】(直接引用网络解法):
(3)G在AB上思路分析:第二种情况,假设G在AB上,与第一种情况差不多,不过需要过G作AD的平行线GN交DC于N,如下图,设AG=x,那么算出的线段是x的表达式(除了EH),由映射定理列方程可解。
【(3)G点在AB上解答】(直接引用网络解法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