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理数的来历:人类最初认识的是自然数,为了解决小的数减大的数(例如1-2)不能用自然数来表示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;又为了解决除法的问题(例如1÷2没有办法表示),又引入了分数,这样分数与自然数及它的相反数相对。为了表述上的方便,把自然数与它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;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苏斯(Hippasus,公元前5世纪)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不可公度——度,即度量,不可公度就是没有共同的量度单位(无论单位有多小,都不可以同时以整数量完)。这些量在数上的反映,后来就成了无理数。这样无理数与整数和分数相对,为了表述的方便,同样的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。相反数的知识:最初为了解决不能用自然数表示全部减法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。相反数是相互的,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,相反数适用于实数集。答案:A。
轴对称图形与图形轴对称:轴对称图形来源于图形轴对称,但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。图形轴对称是一对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。研究图形轴对称的过程中,发现某些图形可以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把它切为两个图形,这两个图形轴对称,我们就把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的本身特性,图形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相似方式。图形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:一个图形,以图形的边上或外面的一点为转轴转动,就是图形旋转;我们发现某些图形以图形内部的一点为转轴,转动一个角度后能够完全与自己重叠,这样我们把这类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。
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: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产生重叠的最小转角,如果这个角至少有一个整数倍是平角(180°),那么这个旋转对称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:首先用我们的本能定位图形的中心(人类的大脑有超强的图像计算能力,这个能让计算机崩溃的问题,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),然后经过这个中心点和图形中的某些关键点(一般是图形的顶点)能否把图形分为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,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条直线,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;以这个中心点转动图形180°,看看能否重叠来判断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。
答案:C。
直角坐标系中直线(不与坐标轴平行)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:直线的斜率等于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,如果两直线的斜率相等,那么两直线平行或重叠(有共同点);如果两斜率的乘积等于-1,那么两直线垂直(垂足是两直线的交点)。
答案:B。
视图的知识:视图并非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样子,哪怕只用一只眼。它是一个数学和工程概念,我们想象平行光照着物体,对着光的线条可以在投影图中,背光的不行。三棱锥的底也是三角形,所以无法产生正方形的投影。金字塔是四棱锥,底是正方形。长方体、和圆柱都可以有正方形的投影,圆锥不行。
答案:D。
指数运算与幂运算的对应:
同底幂相乘<==>指数相加
同底幂相除<==>指数相减
异底同指数幂相乘<==>指数不变,底相乘
异底同指数幂相除<==>指数不变,底相除
幂之幂<==>指数相乘
幂开方<==>指数相除
答案:B。
概率问题:简单概率问题关键是清楚什么是概率1的对象,例如本题概率1代表着一个周角,即360°.
答案:C。
简单解析几何问题:点到点的距离符合勾股定理(非平行于坐标轴)——点到点的距离平方等于横坐标之差的平方加纵坐标之差的平方之和。两点之间的中点的x坐标是两点x坐标的平均数,y坐标是两点y坐标的平均数。两点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等于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。【解答】AC²=(0-9)²+(3-0)²=90,经过4秒后,E的坐标是(4, 0),F坐标是(9-4, 3),EF²=(5-4)²+(3-0)²=10,
∴ (AC·EF)²=90*10=900,
∴ AC·EF=30.答案:D。
【解答】图片上显示AC和OE是平行的,这个不难证明,因此tan∠ACO=BE/OB,如果把圆的半径令为1,那么要求BE的值就是tan∠ACO的值。过C点作AO的垂线,垂足是F,如下图,∵ △AOC的面积S1=½AO·CF,△OBE的面积S2=½OB·BE,AO=OB,S1/S2=2/3,∴ CF/BE=2/3,CF=2/3·BE,
在△AFC和△OBE中,
∵ ∠CAO=∠DOB,∠CFA=∠EBO=90°
∴ △AFC∽△OBE∴ AF=2/3∴ FB=1-2/3+1=4/3∵ CF²=AF·FB,(相交弦定理,也可以用相似图形证明)∴ BE²=2,BE=√2。答案:A。
初中函数定义域的依据:开偶次方的底数不小于0,分母不为0,除数不为0。
【解答】x+1≥0,x≥-1。
因式分解的尝试步骤:提取公因式,x²+(p+q)x+pq模式、abx²+(aq+bp)x+pq模式、平方差公式,完全平方公式,奇数幂之和或差(例如:x³+1、x³-1)。【解答】原式=a(a+b)。
代数式的解答方法:先根据分式的分母、开方的底数等确定定义域,再化去分母或根号。【解答】定义域x≠0,原方程化整:3x+3=2x,
x=-3。
【解答】2.8×10^7。
饼形图的1:一周角,即360°。
【解答】360°×20%=72°.
思路:这个问题实际是已知整式的值,求另一些整式的值。例如本题就是:已知k+b=3和-k+b=2,求k²-b²的值。一般情况不是解出代数的值后代入计算,而是用“换元”的思想——查看所求整式中是否包含已知整式。【解答】k²-b²=(k-b)(k+b)=-(-k+b)(k+b),∵ y=kx+b经过(1,3)和(-1,2)两点,
∴ k+b=3和-k+b=2,
∴ k²-b²=-2×3=-6。
分析:圆的周长和半径是线性关系,圆锥的底圆周长等于展开圆弧的弧长,圆弧的弧长与该弧对应的圆心角也成线性关系,所以半径的差与圆心角的差成线性关系。【解答】∵ 平行四边形ABCD∴ AD=BC=2,CD=BA=√3 + 1,
∵ 在Rt△AHD中,AD=√3,AD=2,∴ ∠HAD=30°,HD=1,∴ CH=CD-HD=√3 + 1 - 1=√3=AH,
∴ ∠CAH=45°,
∵ ∠BAH=∠AHD=90°,
∴ ∠BAC=45°,∴ ∠BAC - ∠HAD = 15°。
∴ r1-r2=(15/180)×π×√3÷(2π)=√3/24。
分析:由题可知BC是可计算的,CD是EB的倍数,可惜在△ECD中ED不能用EB代数式来表示,所以仅通过△ECD来计算是行不通的。这样我们务必使用EB是AE的2倍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。很自然,要过A作BC垂线,如下图,这样AE也可以用EB的代数式表示,问题能解。
【解答】如上图,过A作EC的垂线,垂足是F,
∵ ∠BAC=90°,AB=AC=3√2,
∴ AF=FB=3,设EB=y,则
AE²=(3+y)²+3²,
∵ CD⊥BC,BE=⅓CD,
∴ ED²=(6+y)²+(3y)²,∵ ED=2AE,
∴ (6+y)²+(3y)² = 4[(3+y)²+3²]
解方程得:
y=1-√7(舍去)或 y=1+√7。
∴ BE=1+√7。
运算注意要点:绝对值、偶次方和偶次方根一定是非负数。
注意:不等式组和方程组不一样,不等式组为了确定变量的范围,而方程组为了解出变量的值。
分析: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因式分解。
分析:圆的半径相等,角平分线把角分为相等的角,第一问不难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,第二问也不难。
分析:第一问免了。树的画法:根节点一般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,它的树支是所有的可能性,然后每种可能性的下一级是它下一级的所有可能性。本题是个简单的例子。
验证方法:统计所有的叶子数,按本例,总的可能性=4×4=16,第一次只能摸到1,2,3 ,否则第二次是不可能的。因此只有3种可能,对应第一次的每一种可能,第二次只有一次可能,因此符合要求的次数=3×1=3,所以结果是3/16。
分析:(1)中位数是一半样品数或50%附进;(2)加权平均数的求法——某个数×与它对应的权数总和与权数之和;(3)用样品算出比例,然后用比例作用总人数。
分析:四边形问题往往要转化为三角形问题,本题不难。
分析:(1)略。(2)上面已经提到,线段的中点是两个端点的平均数(x坐标的平均数,y坐标平均数)
【解答】:
(2)B点坐标(4+m,8) , 设D点坐标(t, 0),那么
BD中点坐标((4+m+t)/2, (8+0)/2)。
∴ 32/((4+m+t)/2)=4,∴ m+t=12。
∴ AB·OD=m(12-m)=36 - (6 - m)²,
∴ 当m=6是AB·OD最大,是36.
【原参考答案】
思路:初中使用比较多的与圆有关的性质:(1)来源于相交弦构成的相似三角形的相加弦定理;等弧或弦所对的圆心角或圆周角相等;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。因为△BDE是直角三角形,因此∠ACB应该是90°,AB为直径得以满足。还要另外一对角相等,∠A和∠D对着同一段弧。得证。(2)△ABC是一个确定的三角形,又知道△ABC∽△DBE,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值,就可以计算出其它边的值。首先当然是BE边。由于对顶角相等,所以过C作AB的垂线CG,△CGF∽△BEF,由于CG是三角形ABC的高,容易算出,根据勾股定理其它线可以计算了。【解答】
分析:滑块的长度和速度知道,但轨道AB的长度不知道。但题目提供相反数的两个时间点。我们知道当滑块经过中点的前后,两值成相反数。通过这个关系可以算出AB的长度,其它问题就容易了(分段函数要熟悉哦)。
【解答】
分析:△PAB与P的y坐标有线性关,PT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就是PT²,只有连接圆心与切点,就可以用MP和半径的代数式表示PT²,(3,2)点在抛物线对称轴上,容易计算它排除的值。
【解答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