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武汉中考数学真题+详解答案

有理数的来历:人类最初认识的是自然数为了解决小的数减大的数(例如1-2)不能用自然数来表示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;又为了解决除法的问题(例如1÷2没有办法表示),又引入了分数,这样分数与自然数及它的相反数相对。为了表述上的方便,把自然数与它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;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苏斯(Hippasus,公元前5世纪)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不可公度——度,即度量,不可公度就是没有共同的量度单位(无论单位有多小,都不可以同时以整数量完)。这些量在数上的反映,后来就成了无理数。这样无理数与整数和分数相对,为了表述的方便,同样的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相反数的知识:最初为了解决不能用自然数表示全部减法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。相反数是相互的,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,相反数适用于实数集。答案:D


轴对称图形与图形轴对称:轴对称图形来源于图形轴对称,但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。图形轴对称是一对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。研究图形轴对称的过程中,发现某些图形可以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把它切为两个图形,这两个图形轴对称,我们就把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的本身特性,图形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相似方式。图形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:一个图形,以图形的边上或外面的一点为转轴转动,就是图形旋转;我们发现某些图形以图形内部的一点为转轴,转动一个角度后能够完全与自己重叠,这样我们把这类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。
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: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产生重叠的最小转角,如果这个角至少有一个整数倍是平角(180°),那么这个旋转对称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:首先用我们的本能定位图形的中心(人类的大脑有超强的图像计算能力,这个能让计算机崩溃的问题,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),然后经过这个中心点和图形中的某些关键点(一般是图形的顶点)能否把图形分为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,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条直线,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;以这个中心点转动图形180°,看看能否重叠来判断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。答案:C


基础知识:“一定是”和“不可能是”都不是随机事件,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才是随机事件。
答案:B


知识要点:指数运算与幂运算的对应(开方可以认为指数½):同底幂相乘<==>指数相加
同底幂相除<==>指数相减异底同指数幂相乘<==>指数不变,底相乘异底同指数幂相除<==>指数不变,底相除幂之幂<==>指数相乘幂开方<==>指数相除答案:D


基础知识:视图不是我们看东西的平面样子,而是一种数学抽象,是平行光在光的垂直面的投影。
答案:A


认识反比例函数:第一点,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不是整个实数集,因为0不在定义域;第二点,函数的每一个坐标的x和y坐标的积恒定不变,也就是说,与原点的连线为对角线的矩形面积不变;第三点,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对顶的一对象限内(当常数项>0,在1和3,当常数项<0,在2和4)并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。如下图。

 

思路分析:当常数项>0,所以(A)不对;由于x≠0,所以y≠0, 所以(B)不对;由于函数是以原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,(1,3)的对称点是(-3,1),即a也可以是-3(解方程可以得到这两个根),所以(D)不对。答案:C


知识要点:概率是一个极限,也就是一个随机样本的样本数趋向无穷大时,某种情况出现的几率。数学家们发现概率等于随机样本中随机对象的占比。思路分析:样本是四个项目中选择2个项目(不分先后),那随机样本是4个项目任意抽出2个项目的数量,所以样本数是3+2+1=6。
答案:C


思路分析:从已知代数式求未知代数式的值,往往不是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每个代数的值,然后代进去计算,而是使用类似于换元的方法的等值变换——整式运算、因式分解等,从而使代数式只含已知值的代数式。本题显然要使用因式分解、通分、约分简化代数式后代入已知代数式。【简解】原式=(x+1)/x²,由x²-x-1=0,得x²=x+1,所以原式=1。
答案:A


思路分析:如果设AB=1,那么DC=3,如下图,过B最BF⊥DC,垂足是F,如下图。那么FC=2,只要知道△BFC的另外一条边的就可以计算sinC的值了。E是切点这个已知条件还没用上,因此,连接DE,那么DE⊥BC,DE=AD,不难证明DC=BC(三角形DCB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)。所以cosC=2/3,sin²C=1-cos²C=5/9。
答案:B。


思路分析:在公式S=N+½L-1中,要求N,那么只要知道S和L就可以求出。三角形的三点已知,所以S可求。关键是如何求L,如下图(尺寸缩小了一半,但不影响说明问题),我们不难发现,如果一直线是平行于x轴或y轴,那么就是非0坐标的整点;否则是增加较慢的那一个轴的整数个数。
【简解】S=30×20÷2=300,L=31(OA含两端)+10(OB含一端)+19(AB不含端点)=60,所以N=300+1-60/2=271.
答案:C


知识要点:请看第一题。答案(不唯一):√3。


知识要点:科学记数法是等值把小数点移到第一个非0数之后,指数的绝对值是移动位数,向左为正,向右为负。答案:9


思路分析:由于直尺的宽度是一样的,因此读数是宽度除以角的正弦值。
【简解】尺的宽度=2tan45°=2,读数=2/tan37°≈2/0.75≈2.7.
答案:2.7


思路分析:P点的纵坐标就是善行者追上不善行者的路程。用函数图像交点的含义列方程计算。
【简解】善行者函数s=100t;不善行者函数s=60t+100,解方程
100t=60t+100得 t=10/4,所以 s=100×10/4=250答案:250


抛物线的一些特性:二次系数,决定开口大小和方向:大于0,开口向上,有最小值;小于0,开口向下,有最大值。如下图过最大或最小值点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是抛物线图像的对称轴。如下图:平行于x轴的直线如果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2点,那么这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(假设对称轴是x=a,两个交点的x坐标是x1,x2,那么x1+x2=2a)。如下图:当与x轴相交于两个点,那么这两个点的x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。两个实根之和与积与函数的系数有对应关系:a(x-x1)(x-x2)=ax²+bx+c,ax²-a(x1+x2)x+ax1x2=ax²+bx+c,
所以 x1+x2=-b/a,x1x2=c/a。
抛物线的两种解析式与它们之间的换算:普通式y=ax²+bx+c,顶点式y=a(x+p)²+q(顶点是(-p,q)),p,q与b,c的换算关系:a(x+p)²+q=ax²+bx+c,ax²+2apx+ap²+q=ax²+bx+c,所以 p=b/2a,q=c - b²/4a。x=0时,得到在y轴上的截距ap²+q。在研究函数图像时,往往使用顶点式。思路分析:由于函数还要进过(0,c)点(c<0),综合其它点,可得抛物线开口向上,顶点在第一象限。m,n是方程ax²+bx+c=0的两个根。把函数转化为:y=a(x+b/2a)+c-b²/4a  (顶点式函数)和 y=ax²+a(m+n)x+amn  (根式函数)①那么-b/2a>0,因为a<0,所以b>0,该结论不正确;②因为顶点在第一象限,且经过(1,1),所以c-b²/4a>1,即4ac-b²<4a,该结论正确;③由0<m<1和n=3,那么对称轴是x=(m+n)/2(1.5<x<2),所以2-x<0.5<x-05,因此(2,t)点比(1,1)点更靠近顶点,所以t>1,该结论正确;④与函数y=x的交点只有一个,因为(1,1)点也满足y=x,所以y=x与抛物线的切点是(1,1)。   用根式函数,得方程ax²+a(m+n)x+amn=x,两边除以a后,移项,得方程x²+(m+n-1/a)x+mn=0,有相等的实根x=1,所以m+n-1/a=-2,mn=1,因为 n≥3,所以m≤1/3,同时m>0,所以该结论正确。答案:②③④。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思路分析:由题易得S△FGD=S△AGD+S△CEH,它们都是8字相似的,由于相似比的平方是面积比,可解。【简解】∵ S△DFE=S四边形ADEC
∴ S△FGD=S△AGD+S△CEH
∵ △ABC是等边三角形,△DFE≌DBD,
∴ ∠A=∠B=∠F=∠C,∵ ∠AGD=∠FDH, ∠FHG=∠CHE,
∴ △FGD∽△AGD∽△CEH,∴ (DG/HG)²=S△AGD/S△FGD(EH/GH)²=S△CEH/S△FGD∴ HG²=m²+n²,
∴ HG=√(m²+n²)。
答案:√(m²+n²)。


知识要点:不等式组是所有不等式的交集。【解答】Ⅰ)移项得2x<6,即x<3;(Ⅱ)移项得2x≥-2,即x≥-1;(Ⅲ)如下图,

 

Ⅳ)-1≤x<3。


 

思路分析:∠E=∠ECD的充要条件是AE//CD,由条件易得∠EAD=∠D。
【解答】1)证明:∵ AD//BC,
∴ ∠EAD=∠B.
∵ ∠B=∠D,
∴ ∠EAD=∠D.∴ BE//CD,
∴ ∠E=∠ECD.(2)等边三角形.


 

数据统计中的指标:平均数,总数除以个数,反映样本数据的平均水平。中位数,样本排序后中间的一个值(奇数个数)或两个值的平均值(偶数个数),反映样本的中间水平;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距反映样本的概率分布的对称状况,差距越小越对称。众数,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(注意:是数本身不是次数),众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;如果样本每个数出现的次数都一样,那么就没有众数;如果样本有多个数出现的次数都最多,那么它们都是众数。方差,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。方差指数级别放大差距,例如,差值是10和1,那么差距只是9,但方差的差距99,因此如果有个别偏离大的值,方差会变得很大。数据统计中的方差是一种特殊的方差,是指每个样本值与全体样本值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数(即把样本平均数作为期望值的方差)。为了更深入理解期望值,下面举例说明。如下图,如果把y=x+5当作期望值,那么方差=(1+9+16+1)/4=6.75;如果把y=4当作期望值,那么方差=(64+0+0+100)/4=41。

 

【解答】1)0.4

2)样本容量用D组计算,15÷25%=60;a=60-(5+20+15+8)=12,

360°×12/60=72°;

3)1200×(20+15+8)/60=860(人),

答:该校学生劳动超过1小时的是860人。

 


知识要点: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;经过切点与圆心的直线垂直于该切线,反过来,经过圆上一点与直径垂直的的直线与圆相切。初中需要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还有:等弧或弦对应(优劣相同)圆周角相等和圆心角相等;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;圆切角与对应的圆周角相等;等弦到圆心的距离相等。思路分析:1)两个圆心角对象的弧分别是弧AB和BC,由它们所对的圆周角的关系得证;(2)三点决定一个圆,因此圆的半径可求的。知道弦,求半径,自然地,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相交弦定理,为此过O作AB的垂线,交弦AB与D,交○O于E和F,如下图。设半径为r,那么(2r-DE)·DE=DB²,
DB已知,只要知道DE,r可求,为求DE,连接EB,那么Rt△DBE中,DB已知,那么只要知道EB就行,由(1)的结果可得。

 

1)证明:∵ ∠CAB=½∠BOC, ∠ACB=½∠AOB,∠ACB=2∠CAB,
∴ ∠AOB=2∠BOC.
2)【解答】O作AB的垂线,交弦AB与D,交○O于E和F,如下图。设半径为r,那么(2r-DE)·DE=DB²,∵ ∠AOB=2∠BOC,∠EOB=½∠AOB,
∴ ∠EOB=∠BOC,
∵ 在△OEB和△OBC中,
OE=OB=OB=OC,∠EOB=∠BOC,∴ △OEB≌△OBC,∴ EB=BC,∵ DB=½AB=2,∴ DE²=EB²-DB²=5-4=1,∴ DE=1,∴ 2r - 1 = 4,∴ r=5/2.


1)思路分析:如果Rt△BAE转90°,那么A点与C点重叠,那么F点是C点左的格点,由于是等腰三角形,那么角平分线过中点,那么过ED中点作平行线必然交于EF的中点,遗憾的是ED的中点不是格点。我们知道这中线也交以DE为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,那么往左平移一格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一定交于EF的中点,问题得解。1)作图如下
2)思路分析:看下面作图,对称点容易得到,由条件,只要找到EP的⅓点就行,因此利用格点构造一个1:2的8字相似三角形就可以。
2)作图如下


“探究发现”思路分析:通过数据发现规律的方法,一般使用两个因子(可以是单个变量,也可以是变量的代数式,相邻两个数据的差等)。自变量时间t是等差数列,水平距离也是个等差数列,经过原点,因此可设它的解析式是x=vt,然后用数据把v算出来:x=5t;对于高度,计算它们的单位邻差,对照表如下:
0     2     4     6     8-     22  18    14    10显然是个等差数列,设它的解析式是y=at+b(第一象限),

 

那阴影部分面积的代数式,就是我们要求的解析式:
y=(b+at+b)·t/2=½at²+bt,
代入数据,解得a=-1,b=12,所以高度的解析式是:
y=-½t²+12t.“探究发现”解答】x=5t;y=-½t²+12t.“问题解决”思路分析:1)用y=-½t²+12t=0算出时间,x=5t算出水平距离;(2)把安全线太高为发射口,着陆点高度是负值,使用两个函数关系进行推算。“问题解决”解答1)解方程-½t²+12t=0的非0根t=24,那么x=5×24=120.答:飞机落到安全线时飞行的水平距离是120米。
2)设发射台的高度是h米,为了简化结算,令接收区的高度是-h米,发射台高度是0米,套用(1)的方法
-½t²+12t=-h,①125<5t<130,②
②得
25<t<26,代入①得高度范围
12.5<h<26.
答:发射台相对于安全线的高度范围是>12.5米和<26米。


“问题探究”思路分析:1)如果E与C重合,那么∠GCF=45°;(2)由条件易得∠FEC=EAB,因此在AB上取1点N,AN=CE,算出∠ANE=∠ECF的值,从而求得∠GCF的值。
“问题探究”解答】

 

 

“问题拓展”思路分析:由问题探究②,可以CF=NE,如果∠B=120°,那么EN可用BE表示;如果能够用菱形边长表示CF,那么BE/BC可求,即BE/CE可求。易得∠FCD=90°,因此考虑过A点作CD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P点,Rt△ADP可解,从而得到CF的表达式。
“问题拓展”解答】


 

1)思路分析:A、B两点是y=0时方程的两个根;C是x=0时,函数值。

【(1)解答】解方程x²-2x-8=0,得两个根-2或4,即A点坐标(-2,0),B点坐标(4,0);x=0时,y=-8,∴ C点坐标(0,-8).

2)思路分析:CF//AB或者∠FCB=90°.

【(2)解答】

 

3)思路分析:算出GN和OM的解析式,然后求交点,通过交点坐标的x、y坐标关系,判定是否是在一条直线上(符合线性函数:y=ax+b).

【(3)解答】